近日,江夏法院邀请9名企业界人大代表来院座谈,自觉接受监督,听取意见建议,共商司法护航企业发展。
代表点赞: 司法“加速度”为企业解纷减负提速 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申晓东现场汇报了法院上半年工作,听完报告,代表们十分认可江夏法院在优化服务、提速增效方面的努力。“江夏法院将买卖合同纠纷集中化审理,立案快、开庭也快,为我们企业纠纷解决提速增效,必须点赞!”一位代表的亲身感触更是引发共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企业家代表 代表提问: 现场“开药方”,为企业痛点支硬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企业家代表 Q1 直播带货势头正猛,我们企业都想入局,但对有关电商的法律规定搞不懂。法院能不能给开个讲座,给我们答疑解惑? Q2 这两年职业打假人‘专业找茬’行为频发,产品包装稍有瑕疵就被抓住索要‘惩罚性赔偿’,企业疲于应付,声誉还受损。法院能不能帮支个招,教企业如何从产品标注等源头防住风险? Q3 碰上个别员工工作不上心、混日子,就等被辞退后要赔偿。企业管理怎么堵住这个‘漏洞’?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将经营中最棘手的难题和法律困惑悉数抛出,区法院当场“接单”、精准“开方”。 回应1: 直播行业要健康发展,法律保障必须跟上。大家哪里不清楚,我们就重点讲哪里。请您帮忙收集一下企业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我们马上组织有经验的法官登门送课,结合实际案例,教大家如何规范操作、避开雷区,让企业既能抓住机遇又能稳健发展。 回应2: 通过打假提升产品质量初衷虽好,但出现了‘商业化打假’趋势—借索赔牟利甚至敲诈,扰乱市场秩序,我们正在推行的“营商环境三十条”其中一项便是推动恶意滥用举报权利的职业索赔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我们会把同类案件判例整理成册送上门,助力企业识别风险点、完善流程。企业要确保自身‘身子正’——严把质量关、合规标注。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保护真正消费者和遏制‘恶意打假’间找到最佳平衡。 回应3: 管理企业,规章是‘硬道理’!刚才有代表说得好:强化入职培训,把制度讲透是关键;发现问题要复盘,补齐管理短板。建议企业:把规章制度立得明明白白,培训做得扎扎实实,证据留得清清楚楚。这样遇事才有理有据,用规范管理‘防火墙’把用工风险提前挡在外。
代表建言: 普法要“听得懂” 保全要“慎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企业家代表 “普法要接地气!光进社区还不够,更该多到我们工业园一线来,用身边的‘活例子’讲故事,让工友们一听就懂,在故事里知法、懂法、更守法。 保全应谨慎、灵活!现在经济形势吃紧,万一摊上官司账户被封,工资发不了、税交不上,企业可能直接‘瘫痪’。法院保全不要轻易查封基本账户,而且应畅通保全置换绿色渠道,企业提供担保财产就应当快速对保全财产进行替。 申晓东副院长表示,代表们的建议真挚诚恳,我们将认真梳理,研究吸纳,做好落实和转化,回应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
这场面对面的对话,不仅摸准了企业的“急难愁盼”,更凝聚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共识。江夏法院将持续敞开大门听民声、纳良策,把企业的“点单”变为司法服务的“菜单”,用更精准、更贴心、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做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