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如何成为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司法又该如何化作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江夏法院以“法护企兴”为轴心,铺就诉讼“快车道”、架设解纷“云桥梁”、织密护航“防护网”,用规范化流程筑牢公平底线,以智慧化手段降低诉讼成本,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法泽浸润处,且看司法温度与产业脉搏同频,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章!
为服务“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干部提能”三大主线任务,江夏法院民二庭以“法护企兴”专项活动为抓手,聚焦民营企业司法痛点,以更精准的司法护企措施,帮助企业解开“难点”、疏通“堵点”、消除“盲点”,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指数”持续提升。 解开“难点”,关联诉讼同步解 在一起建工纠纷中,某建筑公司以实际施工人的名义,依据其与某建工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起诉发包方某电气公司及转包方某建工公司,主张1000万余元工程款。但数日后,张某也依据其以某建工公司名义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另一份施工合同以及其与某建筑公司的转包合同,向法院起诉,要求某建筑公司退还300万余元工程款。 两起案件中,居然同时出现了某建筑公司与某建工公司签订的两份不同的施工合同,孰真孰假,某建筑公司的工程款应当依照哪一份施工合同结算?当事人各执一词。 两案合并审理后,为厘清法律关系,一次性解决各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承办法官组织四方当事人调解。经过解析争议焦点,厘清实际应履行的合同权利义务后,法官趁热打铁释眀,如果双方对工程款有争议,则可能需要司法鉴定,产生较高的诉讼成本,但如果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自行结算、达成付款方案,则两案能一次性了结。 最终,各方达成协议:某建工公司向某建筑公司及张某分别支付应得款项,两案同步化解。 近年来,建设工程领域关联诉讼频发,建筑企业常因一案起而数案生。江夏法院民二庭采用“关联案件联合调解”,通过合并审理、统一释法,助力多个工程纠纷一次性化解,企业得以轻装前行。 疏通“堵点”,一案结而矛盾解
某农业公司因十年前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被卷入诉讼。原告老周早年从出租人处流转土地,承租期限未满,出租人竟又将土地流转给某农业公司。某农业公司进场施工、打围修路,老周无法再经营。双方矛盾积压十余年,如今老周年纪大了,矛盾未了,心里总是不舒坦,来到法院起诉。 与老周谈心得知前情,承办法官审阅案卷后发现,本案牵扯到老周、出租人、某农业公司三方利益,单独处理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一次性彻底化解矛盾。按常规审理程序走,如各方对老周的损失金额有异议,则可能要鉴定,预估上十万的鉴定费又是一笔额外开销。 为打破僵局,法官主动联系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多次进行判前释明,阐明“就案办案”可能引发的后续诉讼风险,希望能用最佳方案,为企业节省诉讼成本。经多方调解,最终促成老周、出租人、某农业公司三方和解:某农业公司赔偿部分损失,出租人适当补偿,三方纠纷一次性解决。老李及时拿到了赔偿款,一直横亘在心的疙瘩也终于消失。 “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机械裁判。企业少一起纠纷,司法多一分效能”法官表示。江夏法院民二庭坚持贯彻“如我在诉、到我为止”理念,已在判前成功化解数十起“三角”纠纷,为企业节约百万余元的诉讼成本。
消除“盲点”,多元发力促和解
某农业公司因资金紧张,拖欠某材料公司货款300万元,某材料公司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某农业公司账户被冻结后,与承办法官取得了联系。 经沟通,法官了解到某农业公司系引进的智慧农业先行企业,因承建大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下现金流转困难,故而暂时无能力偿还案涉300余万元货款。法官随即向某农业公司释明如提供担保物即可变更保全,某农业公司遂以某房产作为担保,法官3日内即为其依法办理了变更保全。 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均有调解意向,征求某材料公司意见后,法官将案件转至“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调服务站”,法院和区工商联联合调解,某材料公司同意延长付款期限,可分期支付货款。 江夏法院民二庭依托“法院+行业协会”等多元解纷平台,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模式,加强与企业间良性沟通循环,疏通信息差,避免涉企纠纷因案生案、因诉断交。
一纸调解书背后,不仅是几方利益的平衡,更折射出为民司法理念——从“实质解纷”直到“事了企安”。江夏法院通过判前释明、关联调解、多元协同“三举措”,让司法不仅是“最后一道防线”,还是“最优一剂良方”。未来,江夏法院将以更高效的解纷机制、更务实的司法举措,让公平正义成为企业敢干敢闯的底气,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