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法院的广阔天地中,有这样一群奋进者:他们或伏案疾书,或奔走调解,或直面矛盾……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留下坚实足迹。他们岗位不同,却以同样的热忱践行初心,以创新破局、以温情护航,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法治奋进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五里界人民法庭 践行“枫桥经验”,绘就“青绿画卷”
从发出全省首份文物《司法保护令》到联合五家法院签署《护湖令》,五里界法庭以“一庭一品”打造环资审判品牌,让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共享法庭”“法官工作室”融入基层治理,联动街道、司法所、派出所构建“1+5+N”解纷网络,用“党建+司法服务”新模式,让枫桥经验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法庭民事案件收案数量同比下降7.8%,全年结案率97.49%。 他们说:新一年,我们要将品牌之路越走越活,越走越深!
综合审判庭 种好“责任田”,啃下“硬骨头”
“啃硬骨头,需要韧劲更需巧劲!”面对劳动争议批案、长期未结破产案件等难题,综合庭以“示范判决+判后答疑”机制一次性化解33件纠纷,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65%;激活府院联动“外脑”,借力区政府、检察院化解行政争议;凝聚团队,全员发力,书记员化身“调解员”“技术员”,用模板提效、以执行经验劝和。 他们说:“从60分到90分容易,从90分到100分需百倍努力!”,誓以“钉钉子精神”再攀质效高峰。
民事审判第一庭 “头雁”领航,“群雁”奋进
“审判工作不仅要解纷,更要解心结。”去年,民一庭成立2个专业民间借贷审判团队,以“判前释明+判后答疑+风险评估”机制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全年审结民间借贷案件708件,调撤率达53.1%,让公平正义“提速又升温”;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走访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发出司法建议整治假冒伪劣乱象;发布《买卖合同审判白皮书》,为市场主体精准“排雷”;用“层级化管理+多元化培养”激活队伍动能,青年干警调研成果斩获国家级奖项。 他们说:奋斗路正长,扛起民生固本之责,书写更高质效的司法答卷。
执行局 秦志文 无畏艰难,执行路上的“破冰”者
“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的执行,更是人心的沟通。”面对信访矛盾,秦志文以“依法规范执行筑牢信任、主动沟通释法消除壁垒、人文关怀传递温度”三步破局。他曾在凌晨接听信访人电话,用耐心化解负面情绪;为困难家庭启动司法救助,让“执行不能”亦有温情回响;创新“执行+调解”“执行+救助”模式,邀请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共解邻里纠纷。 他说:不回避、不推诿、不畏难,用温情继续善意化解执行矛盾。
审判管理办公室 向玲 甘当绿叶衬红花,“事交我办请放心”
“没有所谓的‘冷板凳’,每项工作对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都不可或缺。”作为综合部门青年干警,向玲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格局服务审判大局,既做“无声处助力审判”的绿叶,更凝聚团队合力,“力争思想上合一、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她以“本领恐慌”自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锤炼统筹协调能力,用“事交我办请放心”的承诺,让综合工作件件落实、事事回响。 她说:萤火虽微,愿筑星河,用“微微萤火”之光照亮司法协同之路。
刑事审判庭 齐紫君 细节镌刻公正,细心守护天平
“书记员不仅是庭审的记录者,更是司法公正的守护者。”齐紫君以“庭前准备万全、庭中记录精准、庭后执行高效”为准则,将琐碎程序化作严谨链条。她提前研判案情,确保笔录“一字不差”;以“工作处处留痕”的细致,织密程序合法之网。面对复杂案件,她坦言“记录速度待提升”,却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在电话答疑、法规研习中锤炼本领,用笔尖镌刻司法温度。 她说:我会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法院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心如磐,奋楫者先。从综合保障到审判一线,从执行攻坚到基层治理,这些“法治奋进者”以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让司法力量直抵人心。他们的故事,是一个个法院人的缩影。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星火,继续照亮正义之路,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