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质效更高要求、满足群众对诉讼便利更高需求,江夏法院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方便群众聚焦诉讼请求、争议问题、事实理由等有针对性地提供诉讼材料,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立体化赋能,搭建示范文本应用“桥梁” 1 依托信息化建设 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系统中嵌入11类常见起诉状示范文本,当事人通过定位到“湖北”一键进入“辅助工具”栏,再点击“模板”即可获取附件并按需选用相应起诉状示范文本。 2 线上推送“一键可得” 在江夏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通过二维码提供便捷的微信扫码下载服务,并发布图文版的详细填写指南,录制示范版的填写流程,满足群众“指尖诉讼”现实需求。 3 线下推广可触可感 在诉讼服务大厅显眼位置设置专门平台,摆放纸质版示范文本、指导手册、空白样式及实例参考、下载二维码等,同步在大厅电子屏展播示范文本填写指南,方便群众使用。 精准化辅导,当好人民群众解忧“向导”
4 专业培训夯实基础 召开推广应用专题培训会,对导诉人员、审判辅助人员、特邀调解员进行统一培训,将“两状”示范文本的使用优势、具体内容、填写规范等要点精准传导,提升推广能力。 5 倡议引导改变观念 发布“两状”示范文本应用倡议书,重点对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群体做好前端推广及指导;走进金融机构、物业公司、辖区社区等地,分别对11类文本涉及的行业及主体定点宣讲,从源头重塑使用观念。 6 做实场景化服务指导 设置专门窗口,配备导诉员提供“一对一”服务,释明专业法律词汇,指导当事人清晰表达诉求、正确填写文本,解决当事人无从下笔带来的立案难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书记员在文书送达环节做好答辩状示范文本关联模板释明。
互动式优化,实现示范文本适配好用
7 “请进来”建言献策 畅通反馈渠道,在微信公众号设置示范文本反馈入口,在诉讼服务大厅及法庭放置反馈簿,安排专人每周收集汇总当事人建议。邀请辖区律师及法律工作者代表开展专题座谈,围绕示范文本实用性、规范性深入研讨,结合实务经验提出文本格式、法律术语等优化意见。 8 “走出去”聆听意见 依托“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现场询问示范文本使用感受,疑惑点,将意见建议收集在前端,助推示范文本模板完善。 9 “定制化”升级迭代 定期组织法官针对回收建议进行细致研判,对表格填写处较窄、电子版本格式易乱等问题高度关注,对允许个性化增添灵活适用个案、电子辅助填写等建设性意见充分吸纳,精准适配需求,优化 11 类案件要素模板,及时改良示范通用文本。
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全面推广,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模板创新,更是“便民”司法理念的又一次跨越。江夏法院将继续加大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力度,让“纸面规范”真正成为“指尖便利”,助力群众诉讼“省时、省力、省心"。